壹、本校現況
本校是一所原住民學校,居民魯凱灣族,濃厚的魯凱文化色彩,營造學校的特色。學校是社區精神文化的堡壘,社區家長對學校教師敬重與信任,尊重教師神聖的志業與專業。歷年來,本校提昇教育品質的同時,對原住民文化認同、保存自身的文化不餘遺力,環境與教學融入了原住民文化元素,使學生認同自己的文化,展現自信。 106學年度遴聘霧臺國小校長,如願到偏遠的原住民學校掌理校務,個人抱持著戰戰兢兢的心情,肩負教育承先啟後,薪火相傳的重責大任。唯偏遠地區學校受到文化不利及地理環境等因素,造成城鄉教育落差,為了弭平城鄉教育的落差,政府挹注經費,改善軟硬體設備;學校方面,校長明確的領導與辦學方向,極具關鍵,必須把握優勢突破劣勢,整合學校內外部的人力、物力、財力資源,發揮行政管理的績效;引領全體同仁透過專業發展,針對學生需求、社區的期望、學校軟硬體設備,提出興革意見,找出並解決原住民學生學習的困境,發揮教師教學效能,提升教學品質;辦理家長親職教育,參與投入學校教育,共同扭轉學生文化不利的因素,形塑優質的學校文化。 教育是百年大計,「創新求變」、「追求進步」、「提升原住民教育」是我辦學的方向,秉持著「追求卓越的教育,塑造優質的學校文化,革新教學與課程領導,落實教育績效」的辦學理念,一方面承襲歷年來教育先進所締造的學校文化,發揚光大;一方面繼續提升優質的校園環境,扎根學校的基礎教育。期盼社區、行政、教師一起努力經營,形成教育夥伴關係,讓老師們更專業、更熱忱的教學;學生健康快樂成長,特規劃校務發展四年計畫,作為推動校務的藍本,期許學校經過未來四年的經營發展,能精準的調整方向,共謀學生安定快樂學習,型塑優質文化,展現「全人、傳承、勤奮、創新」的學校願景。 1、班級數與學生人數:108學年度至111學年度 普通班 | 幼兒園 | 學 生 人 數 | 108學年度 | 109學年度 | 110學年度 | 1111學年度 | 6班 | 1班 | 49 |
| | |
2、教職員工編制:100學年度至101學年度
職稱
|
教 師
|
職員
|
總計
|
校長
|
普通班教師
|
特教班教師
|
幼稚園
|
幹事
|
護理師
|
工友
|
人 數
|
1
|
10
|
0
|
3
|
1
|
1
|
1
|
17
|
合 計
|
14
|
2
|
1
|
17
|
貳、歷 年 大 事 記:
民國十六年四月一日 | 創立「霧台教育所」,招生兒童二十四名,由當時日籍警察兼任教師,實施四年制初等小學教育。(日據時期) | 民國三十二年四月一日 | 實施六年制教育,當初稱為初等科,集中霧台警察駐所管轄區招生佳暮、大武、去怒、阿禮、好茶、馬兒、 達來等村教育所畢業兒童,因此增班,又增進教室二間,於三十四年三月三十一日竣工。 | 民國三十四年八月十四日 | 二次大戰結束,台灣光復,本校教育一時停頓,十月三十日校舍全部遭颱風吹毀,時值政府忙於接收,乏人主持校務。 | 民國三十五年元月 | 鄉公所成立,校務交由鄉公所文化股辦理、職員三名負責教學,學生約一百名。 | 民國三十五年九月 | 成立「高雄縣霧台鄉霧台中心國民學校」,班級增至四班,正式由林松英校長接掌校務。 | 民國四十年九月 | 改制為「霧台示範國民學校」,並將大武、佳暮兩個國校納入本校編制內,大武為分校,佳暮為分班。 | 民國四十七年九月 | 奉准成立伊拉分班,並興建教室乙間。 | 民國五十七年八月 | 因國教延長為九年,同時改制為「屏東縣霧台國民小學」。 | 民國六十三年九月 | 佳暮分班奉准改為分校。 | 民國六十七年 月 | 霧台國小校舍重建工程完工啟用。 | 民國七十五年三月 | 霧台國小奉准設立附設自立幼稚園。 | 民國八十年八月一日 | 阿禮國小改為分班,納入霧台國小。 | 民國八十年九月一日 | 霧台國小阿禮分班因無學童奉令停班。 除大武分班外,其餘學童均到霧台本校就讀(好茶村學童則到瑪家鄉就讀)。 | 民國91年7月 | 霧台國小附設幼兒園第一屆畢業生畢業。 | 民國98年4月20日 | 霧台本校拆除老舊教室整建工程落成啟用典禮,本校教學大樓改為三層樓建築並附有電梯無障礙裝置。 | 民國99年8月 | 莫拉克風災重創霧台鄉境內大武、佳暮、谷川(伊拉)、吉露、阿禮等各部落,並於北葉國小成立「北葉臨時校區」,穩定受災學生受教權益。 大武分班因鄉內道路嚴重毀損,學生合併至霧台本校或北葉臨時校區就讀。 | 民國99年9月1日 | 裁撤北葉臨時校區,輔導受災戶學生轉回霧台本校或鄰近學校就讀。 | 民國100年8月 | 核定霧台國小新建霧台分校校舍於長治百合園區。 | 民國101年06月 | 屏東縣府函文同意霧台分校於102學年度開始招生。 | 民國102年08月 | 位於長治百合園區的霧台分校正式成立,由曹啟鴻縣長正式定名為「勵古百合分校」,借用瑪家國中教室上課。。 | 參、歷 任 校 長:
任 別 | 姓 名 | 任 職 時 間 | 備 註 | 1 | 邱 日 新 | 35.1 ~ 35.9 | 霧台鄉公所文化股長兼任 | 2 | 林 松 英 | 35.9 ~ 37.9 | | 3 | 黃 接 生 | 37.9 ~ 40.9 | | 4 | 游 成 寶 | 40.9 ~ 41.9 | | 5 | 吳 延 森 | 41.9 ~ 44.9 | | 6 | 黃 日 鴻 | 44.9 ~ 46.9 | | 7 | 吳 海 量 | 46.9 ~ 47.1 | | 8 | 杜 忠 義 | 47.1 ~ 72.9 | 魯凱族霧台村人 第一位霧臺鄉籍校長 | 9 | 鍾 菊 娣 | 72.9 ~ 75.8 | 漢族 | 10 | 柯 啟 川 | 75.8 ~ 79.3 | 魯凱族霧台村人 當選屏東縣霧台鄉鄉長 | 11 | 杜 傳 | 79.9~87.3 | 魯凱族霧台村人 當選屏東縣霧台鄉鄉長 | 12 | 唐 靜 長 | 87.8.1 ~ 94.7.31 | 魯凱族霧台村人 任期屆滿,轉調青山國小 | 13 | 歸 鴻 吉 | 94.8.1~100.7.31 | 排灣族三地村人 100.07.31退 休 | 14 | 陳惠美 | 100.8.1~106.1 | 排灣族口社村人 參加遴選,轉調地磨兒國小 | 15 | 楊瑞麟 | 106.8.1迄今 | 漢族 | 伍、歷年建設:
民國十七年一月十五日 | 村民義務勞動搭蓋茅草教室一間。 | 民國二十三年八月二十二日 | 原教室遭暴風吹毀,乃重建混泥土基上蓋亞鉛版教室三間,耗資二、二五0元,二十四年三月竣工。 | 民國三十四年十月三十日 | 校舍遭颱風全部吹毀 | 民國三十五年九月 | 鄉公所成立,校務交由鄉公所文化股辦理、職員三名負責教學,學生約一百名。 | 民國三十五年 | 重建教室一棟五間。 | 民國六十六年 | 發展國教五年計劃興建本校大樓。 | 民國六十七年 | 興建司令台、綜合球場、駁坎工程及教師宿舍。 | 民國六十八年 | 興建午餐廚房。 | 民國六十九年 | 改善飲水工程。 | 民國七十三年 | 重建校門及圍牆。 | 民國七十四年 | 教室屋頂防水處理工程。 | 民國七十五年 | 完成教室屋頂防水隔熱加強處理工程 | 民國八十七年 | 興建運動場250萬元 購置交通車270萬元 重建綜合球場80萬元 | 民國八十八年 | 校舍週邊美化綠化工程100萬元 改善教學環境與設備共計40萬元 | 民國八十九年 | 改善飲用水設備100萬元 運動場照明設備90萬元(原民會補助) 充實體育器材設備50萬元 | 民國九十年 | 附設幼稚園開辦費及興建教室共計250萬元 校園整建工程40萬元 | 民國九十一年 | 更新教師辦公桌9萬及分班電話器材9.8萬元 視聽媒體設備共30萬元 原住民資源教室設備工程及器材共62萬元(原民會補助) 托兒所教室裝潢工程33萬及簡易廁所9萬元(原民會補助) 完成屋頂防水防漏工程85萬元 充實體育器材設備40萬元 興建生活教室及周邊工程共37萬元
| 民國98年4月20日 | 霧台本校拆除老舊教室整建工程落成啟用典禮,本校教學大樓改為三層樓建築並附有電梯無障礙裝置 | 民國101年07月 | 在長治大愛百合園區,動土興建霧台分校校舍 | 民國102年10月16日 | 「勵古百合分校」校舍完工 | 民國102年12月30日 | 「勵古百合分校」操場完工。 | 民國103年03月07日 | 「勵古百合分校」校舍落成啟用典禮,師生正式入住使用。 |
|
|